什麼是良性負債?什麼是惡性負債?

「負債不好,千萬不要負債。」

我們從小到大所接收到的資訊都告訴我們,負債是糟糕的,只有對金錢掌控力不佳的人才會負債。

但,現實是這樣嗎?

 

為什麼有些人扛了很多負債,卻換來更多的資產

為什麼企業與公司都懂得運用負債,來幫助自己賺更多錢

會有這個疑問,是正常的。

 

因為窮人講的負債,跟富人講的負債,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。

窮人是惡性負債,欠越多會越窮。

富人是良性負債,欠越多會越富。

 

接下來,讓我們來談談「惡性負債與良性負債」。


免責聲明:

文章內容僅為個人心得分享,不得作為投資決策依據。

投資有風險,有可能會虧損本金。

任何瀏覽網站人士,須自行承擔一切風險,本人不負盈虧之法律責任。

惡性負債

什麼是惡性負債?

那些不會為你帶來報酬,還會不斷吸取利息的債務,就是惡性負債。

一般最常見的就是高額的信用卡消費,去購買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奢侈品(衣服、鞋子、包包、汽車等)

這些東西無法帶來任何報酬,承擔這些債務的人還會因為過高的利息而被壓得喘不過去。

 

大多數人揹上負債脫離不了這幾個原因:

一、信用卡消費過高,把卡片刷爆。


二、投資失敗,在某一次的衝動下賠光本金。


三、購買自己承擔不起的東西(汽車、房子)。


四、自己或家人發生意外疾病的高額醫療花費。


五、借錢給親友,反倒讓自己承擔負債。

承擔這種負債除了無法帶來任何收益之外,利息還很高。

債務本身就會帶來壓力,再加上每個月需要繳交的高額利息,造成一種惡性循環。

惡性債務 → 利息太高 → 無法存錢 → 更多惡性債務

/tmp/php8Ivo2R

我們常講的債務,討厭的債務,都是屬於這種惡性負債。

除了越滾越多的利息,我們無法從這些債務身上獲得任何好處。

債務之所以會惡名昭彰,都是這些債務害的。

 

但反過來說,有另外一種債務可以幫助我們累積更多的資產。

這種債務就叫做「良性負債」。

 

良性負債

什麼是良性負債?

借貸以後,扣掉貸款利息,還可以幫助你帶來更多報酬的債務。

 

槓桿、貸款、借錢、負債。

在許多人眼中這些都是非常糟糕的行為,千萬要避免。

但談到債務,我們一定得先釐清一個重點:

「你借這些錢出來幹嘛?」

 

借錢出來吃喝玩樂、旅遊美食、奢侈消費,這就是「惡性負債」,是壞的負債。

倘若你把借出來的錢拿去投資資產投資自己,這就是「良性負債」,是好的負債。

 

要判斷你的負債是否為良性,只需要考量一點:

 

你透過債務獲得的報酬,有沒有超過利息。

 

報酬高於利息,就是良性。

報酬低於利息,就是惡性。

/tmp/phpKHiQGD

只要報酬能夠高於借貸利息,你就能夠賺取中間的價差。

例如利息 2%,投資報酬率有 5%,你就賺到 3% 的報酬差額。

這就是透過良性負債所獲得的額外回報。

 

良性債務與惡性債務

為什麼富人不怕負債?

因為他們承擔的是良性債務,表面上看起來欠很多錢,但這些債務反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回報。

只要注意好現金流,別卡死自己的前提下,富人樂於承擔這些債務。

 

為什麼窮人會害怕負債?

因為他們承擔的是惡性債務,只會利息滾利息,每個月被還款的壓力纏身。

像我家過去就是承擔高額利息的保單貸款,差點面臨破產。

 

在討論債務的時候,一定得將這兩種債務區分開來。

富人承擔良性負債,帶來更多資產增值。

 

窮人承擔惡性負債,讓自己陷入財務的死亡迴圈。

為什麼有人越借越有錢,有人越借越窮,道理就出在這邊。

 

了解負債的分類以後,接下來我們再更進一步討論:

如果你手上有一筆錢,應該拿去投資,還是先償還負債呢?

 

資金的機會成本

手上有一筆錢,應該拿去投資,還是先償還負債呢?

金錢是有限的,你拿去還貸款,就不能拿去投資。

你拿去投資,就無法償還貸款,這就是機會成本。

 

大仁之前有分享過一篇《有錢要先還貸款嗎?六個步驟幫助你做好決定

當我們在討論金錢的時候,一定要去思考「機會成本」

要不要承擔債務,要不要提早償還債務,看的都是機會成本。

 

關於機會成本的概念,請參考下列文章:

 

假設,貸款利率為 2%,你的負債成本就是 2%。

如果你償還貸款,就能夠減少 2% 的利息支出。

這 2% 就是你資金的報酬率。

 

如果不還貸款呢?

這就得看你要把這筆錢拿去做什麼了。

如果你拿去投資可以賺取 5%,那你就應該拿去投資。

因為你可以賺 5%,何必償還 2% 的負債呢?

(這就是良性負債,欠錢反而變有錢)

 

如果你只是把錢拿去定存,換取 1% 的報酬率,那很明顯就是吃虧。

因為你償還貸款就能賺 2% 利息了,你拿去定存賺 1%,反過來還倒虧 1%,這不是傻嗎?

(這就是惡性負債,欠錢會變窮)

 

所以,該不該提早還債,需要看你使用資金的機會成本:

一、報酬率比利息還高。

不必提早償還,因為你欠債還可以賺到更多錢。


二、報酬率比利息還低。

建議還是盡早把貸款還一還,才是最好的決定。

當你運用資金的機會成本越高,你就有能力擁有更多的良性負債。

當你的機會成本很低,即使有錢也不曉得怎麼使用,那還是盡快拿還償還貸款,減少負債吧。

 

負債也要看機會成本

2020 年底,大仁家裡買了一台新車,價值約 130 萬。

當時我手上有足夠的現金,但還是跟銀行貸款了 120 萬(只出了頭期款 10 萬)

車行業務問我為什麼不要一次付清,還要貸款讓銀行賺利息,這不是很吃虧嗎?

 

我跟他說:

「我使用資金的機會成本更高,與其從我手中拿現金去買車,不如跟銀行借錢買車更划算。」

 

這筆帳很簡單,我算給你看:

貸款金額 120 萬,利率 3.5%,7 年期。


一、拿現金買車,省下 3.5% 的利息。

二、跟銀行借錢貸款,多支付 3.5% 的利息。


最終我選擇二,跟銀行借錢貸款,多支付 3.5% 的利息(約 15 萬)

1649413539 3464759909 g

為什麼我要這樣做?

當我們在討論金錢的時候,一定要將機會成本考量進去。

因為,使用資金是有機會成本的,我若將這筆錢一次付清,我就失去這 120 萬的使用權。

雖然看起來利息 15 萬非常多,但我預期自己的投資報酬會高於這個數字。

 

以去年 2021 年為例,我的投資組合報酬率約 55% 左右。

以 120 萬計算,獲利約為 66 萬。

(這是一年的報酬率,如果時間拉長到七年有可能更高)

 

如果我一開始選擇全部付清,我就不可能賺到這 66 萬。

因為資金有限,選擇一定是找利益更高的那個。

對我來說,與其省下 3.5% 的利息,不如把錢拿去投資,讓錢滾錢。

 

不過,這是我的機會成本比較高的情況。

如果你使用資金,無法創造出比 3.5% 更高的報酬率,那就別貸款了,直接全額付現吧。

 

借貸的利息 = 使用資金的機會成本

機會成本高於利息,可以選擇借貸或不用提早償還貸款(良性負債)

機會成本低於利息,不要借貸,或是盡量提早還款(惡性負債)

/tmp/phpZup5Tc


備註:

我知道買車是負債,不是資產

車子會隨著時間貶值,買新車是一項不太聰明的理財決定。

不過,這次會買新車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父親這輩子從來沒有開過新車。

如果我現在不買,也許有機會利用這筆資金,在十年後賺到更多錢。

 

但是,父親已經快六十歲了。

如果十年後父親的身體變得更糟糕(他目前已經有高血壓、輕微中風過、洗腎)。

即使我有再多錢,能買再好的車,他也沒有辦法開了。

基於這個原因,我才選擇買新車。

 

雖然從資產的角度來看,買新車一定貶值。

但從家庭的幸福帳戶來看,這台車的價值遠超過表面的金錢數字。

現在父親把那台車當寶貝,有事沒事就去洗車、擦車,非常開心。

 

結論

最後,重點整理:

一、負債有兩種:良性負債跟惡性負債。


二、良性負債可以創造出更高的回報(報酬高於利息)


三、惡性負債無法帶來回報(報酬遠低於利息)


四、使用資金要看機會成本,哪種選擇賺更多,就選擇哪個。


五、機會成本越高,就有能力擁有越多良性負債。機會成本越低,就越沒能力承擔負債。


六、機會成本低,還硬要負債,最後往往變成惡性負債。

 

希望這篇有稍微改變你對於負債的看法。

負債並非不好,而是取決於你如何使用

因為負債本身也是金錢,我們需要看的只是把錢花在哪裡而已。

 

富人將負債花在能增值的投資上,越來越有錢。

窮人將負債花在無法帶來效益的東西上,越來越窮。

這就是富人與窮人之間最大的差別。

 

這邊要特別提醒一下:

即使是良性債務,也要評估個人的經濟狀況而定,並不是越多債務就越好。

就像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,但你喝到水中毒那就不行了。 

凡事都得講求適中。

債務本身還是具有危險性,投資也不一定會獲利。

所以你得評估好自己的能力圈,不要做出自己無法承擔的理財決策。

 

如果不曉得自己的能力圈到,不清楚自己的認知,那還是減少負債吧。

因為當你連「能力圈跟認知」都不清楚的前提下,最後八成只會變成惡性負債

 

以上,希望你以後能夠將負債區分開來。

並不是所有的負債都是相同的,有些能幫助你,有些不行。

你得知道如何區分這兩者,然後小心謹慎地前進。

 

 


延伸閱讀:

有錢要先還貸款嗎?六個步驟幫助你做好決定

關於「財務槓桿」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

搞懂槓桿,才能把「別人的錢」拿來為己所用

回到首頁: 請點這裡

部落格的使用說明: 請點這裡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訂閱 接收最新通知


大仁的出版作品:《 淺談保險觀念 

/tmp/phpJVPwFM

你可以由下列管道聯繫大仁:

/tmp/phpZTTLPK /tmp/phpWwBfS9 /tmp/phpqESQU8 /tmp/phpk1JiHh


訂閱《淺談保險觀念》,接收最新文章: 

/tmp/phpx9qpNc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